室內建築設計的點睛之處是在並不龐大的建築體量上做出過目不忘的建築小品,利用形態來影響空間的情緒和氛圍,使得空間具有綿長的生命力。
靜謐的氛圍
A serene atmosphere
一樓作為承載動與靜的過渡空間,整個氛圍的營造尤為關鍵,去中心化是這個空間的主題設計思路,不再做老套的空間規劃,懸空的玄關櫃指引出簡單的動線方向,實用是第一考量因素,盡可能多的做出儲物空間,無電視的家庭廳設計讓空間更多的交融在一起。
對靜謐氛圍的營造,材料的質感是首當其衝的,深灰色的岩板地麵,煙熏橡木皮以及全屋最大的麵層材料微水泥都起了關鍵作用。
空間形態設立了許多對立元素,扭轉與平直、方正與圓弧、離散與聚合。諸多手段旨在打造一個具有對立感與趣味性的實驗空間。
流動的載體
Flowing carrier
文首提到的這個建築小品便是住宅的樓梯。原有的建築樓梯狹窄閉塞,在進行土建擴改之後才形成具有一定舒適感的功能載體。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是設計師對這個樓梯的成品感慨,當然其中少不了建築行業的業主對樓梯形體的靈感支持以及施工方對異形樓梯扶手的美學理解。
為了保留極致的形態美感,多餘的材質都會破壞樓梯本身的質感,所以選用一體化的微水泥材料來對樓梯進行覆蓋,讓整個樓梯仿若一個建築裝置一樣矗立於這個五層的縱深空間之中。
光影的離散
The dispersion of
light and shadow
樓梯貫穿至地下空間,則再無多餘材質,微水泥溫潤的包裹著相對幽暗的空間。純粹的設計也彰顯了無即萬象的禪宗思想。
自我空間的定義應該是怎樣的氣質?我們需要一個自我蘇醒的過程,就是不在囿於主流大眾的審美框架而是打破常規回歸自身的意識需求。
結構的多樣性服從於空間的功能性,內外高差產生了入戶的台階,巧合在於頂麵的高出空間在夾層形成一個弧形的舞台區域。天光自然而下,在幽靜的空間中感受自然的力量,石頭與綠植將大自然的氣息帶回建築的每一寸空間中。
自我的覺醒
Self awakening
建築原有的尖頂結構使得室內的吊頂更加多元化,在保留盡可能的高度同時,做了梯形向上的設計。保留了空間的縱深感也增加的形態的多樣性。
煙熏橡木與深色岩板塑造了整個空間的靜謐氛圍,全屋無踢腳線的設計讓空間幹淨且通透,用自然做設計,讓戶外的樹木與建築也能成為設計的一個延伸點,打造自然與室內共融的森係美學空間。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 :景瑞無雙私宅
項目地址 :江蘇·蘇州
項目麵積 :300㎡
設計單位 :如森設計
藝術塗料 :MANTOVA微水泥
施工單位 :匠築精造
項目攝影 :晟蘇建築攝影